欢迎来到邁特網官网

让更“這是多群春節後

时间:2025-05-04 22:16:56来源:

正月初五,数字红利漢陰縣漩渦鎮梓中村電商服務站站長張正超忙著整理即將發往江蘇和上海的汉阴臘肉、幹土豆片等土特產。让更“這是多群春節後,服務站發往沿海幾座城市的众享第一批快遞。”張正超微笑著說,数字红利“去年以來,汉阴我們服務站已經銷售了10多萬元的让更農副產品,為村裏的多群農產品銷售助力。”同一時間,众享距離漩渦鎮86公裏的数字红利澗池鎮沙壩村電商服務站內,負責人王小豔也一直忙個不停。汉阴“從2018年開始接觸抖音,让更我就把日常生活中的多群鄉村美景、品嚐到的众享農家美食拍成小視頻分享到抖音平台。”王小豔說。讓王小豔沒想到的是,網友們對這些視頻非常感興趣,視頻播放量不斷增加,她也成了抖音平台上的網紅主播。“2023年,我通過微信銷售了價值40多萬元的農副產品,在抖音平台上銷售了價值10萬多元的農副產品。”王小豔說。數字農業、智慧旅遊、遠程醫療、直播帶貨……這些曾經和鄉村距離很遠的數字化、信息化科技手段,如今已深深融入漢陰鄉村生活場景中,並在鄉村治理、產業振興、城鄉融合等方麵頻頻發力。漢陰縣通過持續提升農業農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水平,讓群眾真正享受到了數字鄉村帶來的實惠。近年來,漢陰縣充分發揮信息化對鄉村振興的驅動引領作用,促進農業全麵升級、農村全麵進步、農民全麵發展,走上了鄉村振興發展的快車道。在日前陝西省數字鄉村試點綜合考核中,漢陰位列第一。

築牢數字鄉村發展基座常言道,砌牆先打基。2023年以來,漢陰縣以全省首批數字鄉村試點縣建設為契機,聚焦“三農”領域,推進數字技術廣泛應用、鄉村發展條件持續改善、城鄉“數字鴻溝”不斷縮小,為當地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麵推進鄉村振興賦能增效。全縣統籌整合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優化升級網絡覆蓋質量和信息物資流通站點建設,不斷夯實數字鄉村建設發展基座。2023年以來,漢陰縣財政累計投入2104.78萬元用於數字鄉村建設。為強化農村數字專業人才儲備,漢陰縣堅持“走出去”“請進來”“沉下去”相結合,大力培養數字鄉村人才隊伍:組織人員參加杭州數字鄉村建設專題研修班,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舉辦數字鄉村高級研修班,邀請專家上門進行專題輔導,開展“巾幗直播”等鄉村電商培訓班,下沉指導300餘人。為解決數據流通不暢問題,漢陰縣積極推動數據流通利用。首先,打通公共數據通道,開發建設“數字漢陰”大數據中心和PC端、移動端應用程序,並梳理全縣53個部門400餘個信息化業務係統,編製數據資源目錄,建設區域數據資源庫;其次,推進數據資源整合匯集,對各個領域的涉農數據進行整合,暢通數據資源大循環。目前,漢陰縣已對全縣54個涉農信息係統進行整合,並按照“1+6+N”模式,建成縣農業農村綜合服務大數據平台。漢陰縣大力推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截至2023年末,漢陰縣建成各類基站1527個,縣城、川道和山區各鎮重點部位實現5G信號覆蓋;實施千兆入村、百兆入戶行動,加大偏遠鎮村光纖接入力度,鋪設光纜1萬餘公裏,141個行政村全部通達光纖,農村固定寬帶家庭普及率94%以上;完善縣、鎮、村三級流通服務網絡,推進月河倉儲物流中心建設,深化鎮村兩級電商服務站、供銷合作社、益農信息社、郵政代辦點等站點融合建設,鎮級站點覆蓋率100%,村級業務覆蓋率90%以上。

鄉村經濟發展質效雙升推進鄉村振興,產業要先行。數字化浪潮為鄉村產業振興打開了新的空間。漢陰縣立足本地資源優勢,利用數字技術賦能農業生產、經營管理、銷售流通等全過程,積極培育“數字+文化”“數字+旅遊”等新產業形態,真正實現管理上雲端、賣貨不見麵、旅遊更方便。漢陰是典型的陝南山區縣,耕作方式傳統、整體效益偏低。漢陰縣堅持用數字手段全麵提升農業產業發展質量,以建設安康國家農業科技產業園區漢陰核心區為牽引,推進5G、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在農業領域應用,大力發展“數字菜園”“數字茶園”“數字果園”“數字漁業”等,不斷做大做強特色產業。特別是圍繞獼猴桃全產業鏈數字化,漢陰縣引進“點點幫農”平台,建成獼猴桃大數據服務中心1個、獼猴桃數字果園7個,獲評國家秦嶺獼猴桃產業集群縣。漢陰素有富硒之鄉、陝菜之鄉、書法之鄉的美譽,但長期受地域、交通等因素影響難以更好發展。為打破困局,漢陰縣大力發展農村電商,不斷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一方麵,依托富硒資源和書畫文化,成立數字經濟電子商務公司,大力培育富硒食品、書法文創、跨境電商等電商支柱產業。另一方麵,依托“三沈”文化,製定親商安商富商9條措施,吸引大批返鄉人員創新創業,大力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截至2023年末,全縣共有電商主體650餘家,跨境電商企業10家,培育出“筆耕智庫”“淇淇文化”等新型經營主體15家。

群眾幸福感不斷增強“數字鄉村建設的目的是讓群眾得到實惠。近年來,漢陰縣從群眾現實需求和實際困難出發,積極利用數字技術,推動基礎設施智能化升級、優質公共服務資源下沉、基層社會治理水平提升,打造出了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數字化服務體係,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2月1日,漢陰縣委書記劉飛霞說。針對農村基礎設施重建輕管、使用效率不高等問題,漢陰縣大力推進“智慧水務”“智慧交通”建設,建成水務監控管網繳費智慧平台、四好農村公路智能養護平台,極大提升了基礎設施的使用效率。截至目前,全縣自來水普及率和集中供水率達到95%,農村公路建管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漢陰縣圍繞公共服務均衡普惠,深化緊密型醫共體改革,鏈接50餘家三甲醫院,同10個鎮衛生院建立遠程協作關係,建成三級遠程醫療服務網絡,實現遠程醫療鎮級醫療機構覆蓋率100%,已開展遠程會診5.2萬餘例;積極推進“數字校園”建設,為全縣所有農村中小學接入光纖寬帶,50所鄉村中小學建成多媒體交互係統;推廣電子社保卡普及應用,全縣電子社保卡簽發數超過13萬張,占全縣社保卡數量的40%。圍繞“村裏的事怎麽辦”,漢陰縣成立了安康首家社會治理智能科技公司,研發建成“321”基層治理大數據平台,對縣情基礎數據進行全域采集、整理,並建立社會治理動態數據庫,在各鎮、村建立“321”信息中心,給網格員配發專用手機,與縣“321”大數據平台全麵對接,實現縣、鎮、村三級信息實時同步。同時,漢陰縣配套開發“321”民情在線微信公眾號,方便群眾通過文字、語音、圖片等形式將訴求信息上傳,有效化解各類矛盾糾紛,目前已收集群眾各類訴求意見1萬餘條,案件辦結率和群眾滿意率均達到98%以上,鄉村治理水平和治理成效得到全麵提升。

編輯:邱潮

編審:黃琪雅 餘濤

終審:方亮

精选图文
热点推荐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邁特網   sitemap